廿八载无名护国 千百声青春报国 ——“星”火“核”力宣讲团走进北关社区

发布者:李超发布时间:2025-08-14浏览次数:10

8月14日,“星”火“核”力宣讲团走进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北关社区,这场以“隐姓埋名廿八载,铸盾护国赤子心”为主题的沉浸式宣讲活动,让“两弹一星”精神在新时代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。

宣讲团成员李子晨带着同学们穿越回1958 年的那个夏天。“国家召唤时,34 岁的邓稼先刚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不久,他毫不犹豫地告别妻子和襁褓中的孩子,从此消失在公众视野中。” 随着投影幕布上黑白照片渐显,邓稼先戴着眼镜、笑容温和的面庞与罗布泊漫天黄沙的画面形成强烈对比。当被问及 “如果是你,愿意放弃优渥的生活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吗?”,同学们大声喊道:“我愿意!” 

宣讲团成员继续讲述邓稼先隐姓埋名28年,带领团队在艰苦条件下攻克原子弹和氢弹研制的故事。现场气氛肃然,不少学生眼中泛起泪光。 

历史珍贵影像的还原环节让现场瞬间安静下来。经过修复的纪录片片段里,科研人员在零下三十度的帐篷里计算数据,用算盘推演核反应公式,在缺少防护的情况下徒手搬运实验器材。“他们不知道核辐射的危害吗?”宣讲团成员指着画面中邓稼先俯身检查炸药物理性能的镜头,“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辐射的致命性,但为了获取第一手数据,每次核试验后都第一个冲进爆心区域。”当同学们看到辐射剂量监测仪的数值超出安全标准百倍时,报告厅内气氛为之一凝,同学们无不感到震惊。

在书信朗读环节。大屏幕上,邓稼先病榻上颤抖写就的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字迹逐渐清晰。学生代表声情并茂的朗读,让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,我仍选择中国,选择核事业的铮铮誓言叩击着每个人的心弦。许多同学悄悄抹去眼角的泪水,这份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,在此刻完成了一次心灵的对话。

活动尾声,全体学生起立,右手握拳举过头顶,在国旗下庄严宣誓:“以青春之我,承先辈之志。立强国之心,做奋斗之人!” 稚嫩而坚定的誓言回荡在会场,仿佛穿越时空与当年罗布泊的誓言遥相呼应。

此次宣讲活动如同火种,让两弹一星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点燃了爱国报国的热情,更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、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。正如邓稼先所说:“研制核武器是中国人民的骄傲,是中华民族的骄傲。” 这份骄傲,正在新一代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,终将长成支撑国家未来的参天大树。“星”火“核”力宣讲团将继续秉承弘扬爱国主义情怀,讲好“两弹一星”精神。